中國家長慌了!騰訊不讓小學生玩游戲了,誰陪孩子玩? 2019-03-05
衡量中國家庭親子關系好壞的方式有很多種,其中允不允許自己孩子玩游戲、玩多久游戲絕對能算一個試金石。在“一心向學、望子成龍”的中國式家長的教育方針下,很多家長把游戲看作孩子學習上的天敵,只是有年頭的網民補充道,在沒有游戲之前、這個天敵它曾經叫小說、影視劇、動漫、追星、早戀等等。
但無論網絡段子怎么說,我們必須理解含辛茹苦的中國式家長、更不應該嘲笑他們,因為我們這代人的父母不也是這樣么?也許未來某一天,我們也會成為面臨子女教育難題的中國式家長的一員。
孩子到底能不能玩游戲?今天,騰訊公司就把一道選擇題擺在了廣大的中國家長和小朋友面前:想玩游戲,必須家長和孩子拍一張合影照、并上傳一系列資料,否則孩子無法登陸游戲。
要拍這樣的合影,誰家的爹媽會真心愿意?難,真的好難!
同樣的道理,騰訊是真希望家長去拍這個合影么?潛臺詞可能是小學生就別玩騰訊的游戲了!
愛的代價
具體來說,今天騰訊公告是這么寫的,這個新推出的“兒童鎖”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家長對孩子的游戲行為知情,其有點類似于汽車車門的“兒童鎖”,只要您的孩子在13歲以下,騰訊會隨機抽取用戶彈出“兒童鎖”登記認證頁面,如果家長不給孩子的游戲“解鎖”、那么孩子就無法登陸騰訊游戲產品。
其實對部分中國家長而言,知道上面這一段話也許就夠了,因為騰訊承諾未來會在更多旗下游戲采用“兒童鎖”功能,當然完全實現還需要一些時間,目前騰訊正在對《王者榮耀》《刺激戰場》兩款手游進行“兒童鎖”測試,近期將先從國內12個城市作為試點,逐步推廣到全國。
即使假設部分中國家長能善意的去理解孩子與游戲的關系,同意為孩子“解鎖游戲”,這個過程依然并不簡單,這就說到了開頭提到的那張合影了。
這張合影騰訊要求這么拍,同時還要家長提交其他身份證明資料:
1)家長需手持身份證和孩子正面免冠照合影并上傳照片
2)家長上傳身份證和親子身份證明
3)家長進行視頻認證
騰訊采用這一系列繁瑣的驗證流程,可以說即使是善意的家長去配合孩子、也要折騰老半天孩子才能玩上游戲,而就算通過了驗證,如果孩子在12歲以下、依舊系統每天只允許玩1個小時游戲,晚上9點以后還不能玩。因此無怪乎有小學生吐槽,奧數都難不倒、被“兒童鎖”難倒了。讓孩子玩騰訊的游戲?騰訊這根本就是不想讓孩子玩的意思嘛。
因此在GameLook看來,與其說“兒童鎖”是對中國孩子上鎖、還不如說是騰訊主動對自己上鎖,如果廣大的中國家長真的不能理解孩子玩游戲這事、且不愿替孩子“解鎖游戲”,那么未來中國的未成年人、尤其是小學生群體將根本接觸不到騰訊出品的游戲,相對應的騰訊將損失這部分低齡用戶給游戲帶來的人氣和收入。
騰訊這番良苦用心,中國家長此刻能理解么?
對一家商業公司而言、沒有任何現有法律要求騰訊做這么絕,全球也沒有任何一家游戲公司對未成年人保護做到如此程度,但正如中國家長愛自己的孩子一樣,中國有責任心的企業也愛中國的孩子們,這或許就是愛的代價吧。
守護中國孩子成長需要游戲企業、主管部門與家長共同努力
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國內游戲業、主管部門關注的重點,從業者都知道不處理好這個問題、中國游戲業不可能長期健康發展。
遺憾的是,過去這些年公眾并不了解游戲業做了哪些事,更關注的是游戲業的負面新聞。比如說,很多人并不知道早在2011年國內游戲業就全面部署了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制認證系統,沒有該系統的游戲產品根本不允許在中國發布,雖然這套系統存在一些漏洞,導致一些“聰明的孩子”通過騙取家人、甚至盜用他人身份信息鉆到了游戲之中,但客觀講家長和長輩不能說沒有一絲責任。
在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,部分中國家長并沒意識到把手機扔給孩子玩游戲“尋求解脫”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了怎樣的負面影響,而一旦孩子出現學習成績不佳、或者沉迷游戲的問題,家長就把問題一股腦拋給游戲、罵游戲企業失職,責任真完全在游戲企業身上么?這里要打個問號。
事實上,在保護未成年人這件事上,騰訊做的真叫那個早、那個多、那個狠。
騰訊成長守護平臺是2017年2月正式發布的,上線兩年服務用戶已超1000萬,通過這個平臺家長可以綁定孩子游戲帳號了解孩子游戲行為及消費,更有“一鍵禁玩”功能,其可設置游戲時間和時段。2018年,騰訊以《王者榮耀》為起點,加碼實名認證能力,實現人臉識別、金融級的公安身份數據核驗,內置限制游戲時長的健康系統,可以將未成年人玩家直接從游戲下線。甚至,孩子花錢多了,騰訊的“少年燈塔主動服務工程”團隊會聯系家長進行確認并退款。
當家長真正參與進來效果是顯著的,以《王者榮耀》為例,12歲以下平均游戲時長最高下降59.8%,12歲以上未成年用戶平均游戲時長最高下降40.7%。其針對未成人游戲消費推出的“少年燈塔主動服務工程”,在騰訊發出的每4次提醒中,就有1次幫助家長發現孩子的游戲消費。
最近,騰訊還進一步在成長守護平臺上推出了“星星守護”功能、讓老師也參與到對學生游戲行為的監督上,直到今天再度放出狠招“兒童鎖”,這一系列堪稱“全球最嚴、史無前例”的做法體現了騰訊的社會責任感,且是以真金白銀的用戶量、收入犧牲為代價。
除騰訊之外,還有很多國內游戲企業自發組成聯盟、主動試水類似的未成年人保護措施,如果中國家長還不能明白這些企業的良苦用心,那真叫心寒了。
對中國家長來說,已無法逃避“家庭教育的責任”,甩鍋自然爽、但孩子終究是您自己的孩子,游戲公司、政府主管部門不可能替代家長來做看護孩子、教育孩子的工作。這也無怪乎為何網絡出現了越來越多反思“中國家長教育方法、及填鴨式教育問題”的聲音。同時,當游戲企業推出了保護孩子的措施、家長不愿去了解和使用,這又是誰的責任?一個落后于時代的家長是很難與互聯網時代的孩子正常溝通的。
“兒童鎖”鎖住了游戲,那么孩子玩不了游戲了玩什么?家長真的能面對這個新問題么,誰陪孩子玩?負責任的親子教育需要家長真正花時間去陪伴和關注孩子,一個孩子從小學開始到大學畢業,前后需要苦讀15年,孩子玩游戲不就是因為游戲有趣么?那么學習樂趣在哪里、學習的意義是什么?這個答案可能需要家長去告訴孩子和引導孩子。
一個班級,一定會有孩子得第一、但也一定有孩子會不幸淪為倒數第一,我們的社會環境、教育體系、以及家庭教育方式能正確的面對中下游成績的孩子么,成績好與壞就是人生的全部么?一個健康而又有人性的社會價值觀的塑造需要家長、社會、企業、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。
在騰訊鎖上了游戲后,希望公眾能去理性思考上述問題的答案。